来源:花西亦花心
吕雉确实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,特别是对待自己的政敌:刘邦承诺韩信说其死时“不见天地不见铁”,于是吕后便命人用布将韩信围在木笼中,之后令将士削尖木竹将其活活插死;彭越死后被剁成肉泥,然后加点盐巴分给各诸侯王品偿,你如果不吃,视为谋反;
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,年仅12岁,在睡梦中被拉起来灌“鸠酒”毒死;自己则被剁去四肢,做成“人彘”,扔在厕所里——后人可怜戚夫人的遭遇,封其为“厕神”;
孝惠皇帝刘盈(吕雉子)和异母兄齐王刘肥“宴饮”,就因刘肥居了主位而差点喝了毒酒……
(资料图)
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在沉述一个残酷的事实,即,得罪吕后肯定不得好死。
既如此,那薄姬——也就是汉文帝刘恒之母,是如何躲过吕雉报复的呢?她真得获得了吕后的厚待?
首先,咱们来聊聊薄姬的过往。
薄姬出身于秦末魏国王室。当时薄姬的母亲魏媪和一个“薄”姓的“吴人”私通而生下了薄姬。
时光荏苒,眼见薄姬一天天长大,一天天漂亮起来,魏媪遂将薄姬送进了魏国的皇宫,可当时的魏王魏豹身边美女如云,薄姬难获宠幸。
为了获得宠幸,薄姬秘密找到一个叫“许负”的筮者,让其对外讲薄姬“当生天子”。魏豹听说以后,乐得屁颠屁颠地,整天惦记着如何让薄姬给自己生儿子。
薄姬原本以为自己的身体没什么问题,生儿子有啥难的?但时间久了自己的肚子却总没动静,就也有点着害怕了,担心自已的这点小伎俩早晚被魏王戳穿。
好在当时天下大乱,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打得不可开交,魏王还得为国是操劳,没那么多的功夫管薄姬。
虽然魏豹号称“魏王”,但实际上就是个小诸侯,手上兵也不多,将也不多,地也不多。于是,为了能在乱世里好好活下去,魏豹选择做一颗“墙头草”,谁打他,他就倒向哪边。
是以,楚汉战争期间,魏豹先是投降了刘邦,后来见项羽势大,就又转投到项羽门下。
面对魏豹的背叛,刘邦非常痛恨,遂“以韩信为左丞相,与灌婴、曹参俱击魏”。
不久,魏豹战败被杀,薄姬也被俘去当了一名织工。
祸兮福之所倚。
薄姬原以为自己会这样了此余生,偏偏在这里遇到了前来视察的刘邦。刘邦来这里干嘛?或许只是一时兴起,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,刘邦之所以出现在织室里是因为得知韩信准备打井陉之战(前204年)命人准备两千面红旗,刘邦听后也觉得好奇,就到这里来看看。
未成想,刘邦在织室里看到了颇有几分姿色的薄姬,就将她招入后宫。
薄姬很激动,认为自己翻身的日子终于到了,满心期待着获得刘邦的宠幸。可刘邦就像忘了有这么个人似的,很长时间都没有宠幸她,“岁余未得幸”。
没得宠幸就没得宠幸吧?日子也还是要过下去的。于是,薄姬便和刘邦的妃嫔管夫人、赵子儿交好。好到什么程度呢?三人竟然约定:“先贵毋相忘。”咱们仨谁要是富贵了,可不要忘记啊。这多少有点类似于陈胜的那句“苟富贵毋相忘”。
汉高帝四年(前204年),刘邦前往河南成皋灵台时,招管夫人赵子儿侍奉,两人无意间聊起三人之间的约定。刘邦一听,这几个女子竟也有男人们的恩情博杀,再想到自己把薄姬纳入后宫一年多不管不问,也确实是有点不地道啊,便“是日招,欲幸之”。
薄姬一看,我的个乖乖,汉王终于来了,得用话套住他,让他以后常来,便忽悠刘邦说:“昨暮梦龙据妾胸。”
这话是啥意思大家自己琢磨,笔者就不翻译了哈。
刘邦就回复她:“是贵征也,吾为汝成之。”这可是大富大贵的征兆啊,我来成全你……
说起来也巧,刘邦宠信了薄姬这一次后,她竟然真的怀了孕,10个月后(前203年)诞下了儿子刘恒。可是刘邦呢?自刘恒降生以后,就很少再露面了,“自有子后,希见”……
从上边薄姬的个人经历,大家或许已经意识到薄姬是个聪明人:为了获得魏豹的宠幸,她特意安排算命先生往外传谣言,可无奈魏豹没“生天子”那个命;
为了获得刘邦的宠幸,她采用了“曲线救国”的方略交好于刘邦的妃嫔管夫人赵子儿,终于借这两人的言辞而获得了刘邦的宠幸。
最神奇地是,她竟然能使刘邦一击中的,直接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。你说,如果不是她在底下活动,能如此之巧?
而唯一不好的是,刘恒出生以后,薄姬母子又就又被刘邦冷落了起来。
既然刘恒已经出生,那薄姬母子又是如何躲过吕雉伤害的呢?
或有如下几点:
第一,薄姬母子并不处于太子争夺战的核心位置。
刘邦一生共育有八个儿子,分别是长子刘肥、次子刘盈(前210年)、三子刘如意(前205年)、四子刘恒(前203年)、五子刘恢、六子刘友、七子刘长和八子刘建。
如此看来,真正处于太子争夺战核心位置的就是齐王刘肥,刘盈和赵王刘如意三人。由于刘恒是“四子”并非长子,不处在核心位置,觉得轮不到自己,所以薄姬母子并没有参与到太子争夺战中来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刘恒没资格,就出身而言,薄姬出身于魏国王室,刘肥的母亲曹氏是沛县的一个普通村姑——或许是由于身份过于低微,刘肥虽为长子,也没有参与储位之争;吕后是个地主家的女儿,而戚夫人是秦国将军的后人。如此看来,这些女人里,出身最为高贵的反而是薄姬。
薄姬出身高贵却不争,或许也跟她的两个人生“污点”有关:一来薄姬是魏国战败被俘虏而来,这样的女人出身再高贵,也难免打折扣;二来此时的薄姬也已经是二婚。
既然薄姬母子未参与太子争夺战,那他们就不会对吕雉构成威胁,吕雉也就没必要以她们为敌了。
第二,薄姬母子前往代国避难。
公元前196年,刘恒8岁时被立为代王。自此,薄姬母子前往代国居住,彻底远离长安政治中心。
刘恒被立为代王的时间节点比较蹊跷,因为刚好赶在了吕后出手将淮阴侯韩信斩杀之后
——这是吕后第一次出手铲除异已。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吕后在帮刘邦,也可以理解为她在为儿子刘盈铲除异姓诸侯。
或许是吕后的残忍手段提醒了薄姬,她遂请求刘邦将刘恒立为代王,早日脱身早安全。
之后的事态发展也证实了薄姬判断的准确性。
由于戚姬母子与吕后争夺太子之位,刘邦死后(前195年),吕后即对其下死手——派出使者将赵王刘如意召至长安“鸠杀”。
此时,如果代王刘恒也在长安,难免受此事件的托累。
对此,长子刘肥的经历也予以了作证。
刘如意死后不久,刘肥“来朝”(至于他为什么此时来朝,我们不得而知)。尽管刘肥也没有参于储位之争,却还是差点在一次家宴上被吕后鸩杀。
另外,从吕后的角度看,刘如意死后,她也就不方便让各诸侯王再来京城了,毕竟大家都能猜到你的意图,吕后也不好树敌太多。
正所谓“天高皇帝远”,薄姬母子前往代国远离长安,实际上为自己免除了不少的祸患。
最后,薄姬母子与吕后达成了合解。
说一千道一万,有些事,光靠躲是躲不掉的。
不管怎么说,刘恒都是刘邦之子,是否会威胁到儿子刘盈的统治,是否会影响到儿子死后吕氏家族的独断地位……这都是需要吕后考虑的。
对此,吕后只有一招:吕刘联姻。
刘如意死后,六子刘友接任赵王之位。迫于吕后淫威,刘友迎娶了“吕女”为“王后”,但刘友却并不爱这个女子,移情别恋,“爱他姬”。谁成想,这个吕女竟因此怀恨在心,“谗之于吕后”:
“刘友说吕氏怎么可以称王呢?等吕后死后,看我不灭了他们?”
吕后一听,勃然大怒,将刘友招来长安后,软禁在自己的府宅里,但却不允许下人给他饭吃。有敢送的,直接打入大牢……就这样,刘友最后被活活饿死。
刘友死后,五子刘恢接任赵王之位,跟弟弟刘友差不多,吕后要他以“吕产(吕后侄)女为赵王后,王后从官皆诸吕也,内擅权,王不得自恣”。
可刘友早已有了“爱姬”,怎么办呢?好办!“王后鸩杀之”——这个女人也是个狠人啊!
刘恢心下悲伤,“乃歌诗四章,令乐人歌之”。但还是不能自已,最后竟然“悲思,六月自杀”了。
在赵王这个位子上,刘邦的三个儿子接连死于非命。
接下来,吕后终于想起这个刘邦的四儿子刘恒——这也说明,吕后压根就没拿薄姬母子当盘菜。要不然,早就轮到他这个“三哥”顶班了。
赵国国土面积广大,人口众多,是代国的好几倍,因此,所享受到的食邑也是极为丰厚的。
不过,刘恒接任赵王之位也必然像他的两个弟弟一样,纳吕女为“王后”,成为吕氏一族的傀儡,未来的命运会不会像自己的兄弟一样,还真不好说。
面对抉择,薄姬再次展现了她的政治智慧,她劝儿子刘恒放弃,并且为了吕后的面子,建议由“吕男”担任此位。
吕后一看,算你母子俩识抬举,遂立吕禄(吕后侄)为赵王。
最终,在这样的妥协下,薄姬母子没趟“赵王”这块混水。
综上所述,刘邦死后,由于薄姬母子并不处储位之争的核心位置,又早早地前往代国避难且拒就赵王之位……这使得吕雉对薄姬母子俩网开一面,并没有特别难为他们。但你要说要“厚待”,应该也算不上。
如此,便可见薄姬这个女人的聪慧了。
终于,公元前180年,吕氏之祸被平定,刘恒就皇帝位,薄姬母子的忍耐得到了丰厚的回报……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