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凤凰网房产北京
大家好,我是秘密君
PART 01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着急卖?额外多收1%!
今早有粉丝问我:急卖一套房,降价了好几轮毫无动静,怎么办?我说大形势不好,着急卖只能降价,同时多找中介,最好让片区所有中介都知道你的房子降价了。
然后这哥们说:某个主力中介一直让我降价外再签个好赞,额外多收1%,但好赞房会优先推。
我顿时警觉:这又是套路啊,立马给了他反套路的一招:你跟所有中介说一下,谁成交给他个人5000现金!
大哥秒懂,立刻操作去了。实话说我给的建议有点损,但这个年代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,用套路去反套路。
很多人没看懂是吧?
现在二手房难卖,但多客户又着急卖出去,这就需要经纪人聚焦这个房源。如何聚焦?当然是以利相诱,以势相迫。
美其名曰好赞但多收1%的钱,让经纪人因为能够多赚钱而去聚焦集中推你的房子。转过头用好赞去说服买房人:这是评价很高的房子。
但最赚钱的是经纪人么?并不是,任何一套房子的中介费,平台扣一部分、房源维护的扣一部分、店长扣一部分,真正到了成交的经纪人手里可能不到50%,特别是像他这种低总价的。
所以我建议直接跟所有经纪人说给现金奖励,这就等于避免了层层拔毛,业主付出的成本更低,而经纪人可能实际到手的更多了,更愿意给你推房子。
当然给现金这事儿不地道,也是中介公司严查的,但是以“好赞”的名头来额外收费1%,在我看来更不厚道。再说了,房主在正常中介费外给中介小费,也没啥错。
以前签独家好歹会承诺给你卖的更高,现在只是答应给你集中推一波就多收1%,连遮羞布都懒得挂着了。
PART 02
为什么说99%的中介不合格!
前几天住建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发了《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》,然后组织了一轮讨论。
意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:“要合理降低住房买卖和租赁经纪服务费用。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、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。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。”
分档定价这个好理解,现在100万的房子中介费是2.5万,1000万的房子是25万。虽然付出的实际工作量基本没有太大区别,但费用十倍之差。
未来可能100万是2.5%的中介费,500万是1.5%的中介费,1000万可能就到了1%。当然这只是个假设,为了让人容易理解。
双方共同承担这个更有意思,现在实际操作中都是买家承担,无形中加重了买方的压力。
政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活跃二手房交易,打通房产置换的通道。
但以上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一票中介站出来说::国际来看,我国的中介费是最低的,美国是6-8%,巴西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甚至泰国都在4%以上,我们只有2.5%。只比英国的1%高一点。
实话说,还真别拿国际比,按照美丽国的标准,绝大多数行业的薪水都得翻番?99%的中介压根连入门资格都没有。
查查资料就知道,美国中介跟律师很类似,要学习够180个小时,大约是6门课程,从经济到房地产管理。学完后成了合法经纪人,可以上岗了么?别着急,得先去地产公司工作3年,然后才能独立做生意。每年还得定期年审,法律,地方法规,都得学,没点知识真考不过。
真打算自己干了,你得加入当地的地产协会,借助协会的网络系统,如果有房主信任你委托你卖房子,你得打印精美的宣传册。有人要买了,你得全流程给服务。
当然6%的中介费不全是你的,你得给买家的代理中介分3%。
也就是说,买卖双方各有一名代理的中介,各自中介只代表各自这方的利益,为自己代理的这方争取最大的利益:卖方中介尽可能让房子卖上更好的价钱,买方中介尽可能让你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。中介费是卖方负担,优势就是:独家代理。
这种模式非常类似律师?各有自己的律师,只代表自己这方的利益。所以据说漂亮国的房产中介都是高学历,不乏精英。因为前期投入的成本很高,当一门专门的服务业务来做的。
所以我说如果按照漂亮国的标准,咱们99%的中介都拿不到执业资格,法律懂不?经济懂不?地产开发与管理懂不?职业操守懂不?不疯狂造谣传谣就谢天谢地了,最典型武清公寓事情。更别说学历跟服务、职业化发展,所以别跟我扯什么6%的费率。
PART 03
从中介到渠道强势,为什么跑的这么偏?
我当然不反感,也不反对中介,毕竟这个古老的职业,在眼下帮助吸纳了大量的就业。
但中介行业已经跑偏太久了,根本原因是:促成成交是唯一目的,拿到更高佣金是最高标准。业主的利益算个屁?
前几年团泊东很火,公寓落户很火,中介疯狂推,赚一票拿钱走人。现在团泊东成了卖其他区域的垫脚石,公寓也成了卖廉价住宅的垫脚石:你看公寓有风险,这个住宅没有贵多少。
看着很有道理吧?但项目能交付不?潜在风险如何?片区能成熟么?未来能卖出去么?承诺学区兑现不?开发商口碑如何?
统统都可以用话术来忽悠你。只要确认成交后他拿钱走人,后面的事情跟他就没关系。
忽悠只是其一,其二是恶性的渠道绑架。现在中介成交在一般新房项目的占比都能够超过70%,甚至更高。房子不好卖,渠道占比最高,那渠道的话语权就来了:谁便宜我就卖谁、谁给的渠道费最高我就卖谁、谁能提前支付佣金我就卖谁。
去年有段时间新鸥鹏卖的超级火,核心原因就是一个:渠道费给到位了。谁还在乎你合理不合理,不合理下藏着什么风险?
既然新鸥鹏都这么干了,其他开发商咋办?增加渠道费被,原本不富裕的日子雪上加霜。
有个房企大佬说:我们都是给中介打工的。因为一旦一个中介占据了5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其议价能力已经超乎想象。
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获利的只有中介:买房人买到的是到手就降价的房源、甚至是无法交付的房源,交付了质量一塌糊涂的房源、未来卖不出去的房源。
开发商亏本卖出去,高昂的渠道费付着,只能从配置上节约成本。
当然必须承认,渠道不是原罪,市场才是,但渠道在这个市场环境下,最大程度的破坏了生态。
所以很多人问:直接去售楼处买房便宜还是找渠道便宜?
我的回答是:如果你打算找关系买就直接去售楼处,这样后续找关系谈优惠才有空间。如果你找不到关系与优惠,那就跟渠道谈返点,跟返点最高的渠道去。如果你既不好意思谈返点,又找不到优惠,那就都一样的,只不过是你跟着渠道去,开发商多付出了一笔渠道费而已,跟你没有什么关系。
PART 04
二手房中介,究竟赚的什么钱?
很多中介估计得喷死我:难道忽略了我们带看、服务的价值了么?
很抱歉,纯个人观点看90%的时候,新房带看服务的价值低于收费标准的10%。如果一套房卖出去渠道费是2万,那服务的价值不高于200块。这是带看的车费成本。
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绝大多数中介是以成交为目的,设计了精心的路线、设计了精心的话术,设计了精心的配合,最后逼定客户在渠道费最高、最容易成交的项目成交,而不是最匹配客户的项目。项目筛选,客户多数时候自己都可以完成,渠道做的沟通不叫服务或者分析,那是开发商与渠道共同策划的“引导”!
至于服务更是无稽之谈,确认成交后所有服务都是开发商提供的。真正如果说存在服务的内容,可能更多在二手房市场。
二手房中介费其实收取的事两部分,一部分是信息费,另一部分是服务费。
信息费很简单,相比新房二手房房源众多而且分散,你也不可能找到想要买的那个房子的房主,只能通过二手房中介。这部分绝对是垄断利润,南方很多地方推出二手房交易平台,未必真的想要介入交易,但目标在于打破这种信息垄断。
信息之外,才是服务,包括筛选、带看、讲解、交易手续等等。所以这部分收费天经地义,但是值多少钱这是个话题。
国外中介是各自利益代表,双方博弈过程。但国内的二手房中介是站在中间左手卖右手买,只要成交就赚钱的“和稀泥”模式。
绝大多数时候,中介的出发点是不同的:国外是成交的同时争取到最大利益。而国内更多时候并不关心成交的价格,只关心成交的事实。
原告与被告都是同一个律师,你猜律师会咋滴?你俩和解吧,省的浪费我时间,我有这点时间又能和解一个赚一笔钱。
就这么简单的道理,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中介的策略往往是帮助谈判中强势的一方。
如果看出来买房人真想买,那就让业主意思意思给个优惠,然后去说服买房人接受这个高价。如果看出来业主着急卖,使劲压低价格。
中介谁的利益都不代表,只代表自己的利益。有没有可能损害其中弱势一方的利益?我想大概率是有的。
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大学毕业做中介的朋友跟我说:我竭尽全力为业主设身处地考虑但是赚不到钱,有时候反而被业主骂,被你们骂,难道中介真不该存在么?
我说这不是你的错,而是生态的错。
要知道花言巧语天然要比你的专业考虑客观分析来的更具诱惑力。而人天然愿意相信的恰恰是花言巧语。所以擅长花言巧语的人往往能赚到更多钱,心有良善冷静客观的反而业绩垫底。
长此以往。这个行业的恶性操作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客观事实。而劣币太多,就成了这个行业的整体印象。
一个大V压了某区的学区房,然后疯狂炒作这里的学区房要上天,坐等接盘侠。有天另一个区域的业主说这里学区一般般,某区的业主群起而攻之:大V说的能有错么?这不是谁的错,而是生态的错。(内容来源:地产圈没秘密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