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大洋网
5月3日,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,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“伏羲”芯片研发及应用团队获评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。
据悉,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“伏羲”芯片研发及应用团队成立于2013年,现有成员39人,平均年龄为32.7岁,35岁以下青年占比74.3%。历时10年,该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颗全国产电力专用芯片“伏羲”并实现量产,推动了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“进口通用”向“自主专用”转变,对国家电力能源安全、工控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意义重大。
核心芯片必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
(资料图片)
主控芯片是电力工业控制的“大脑”,长期以来,电网关键装备核心芯片90%依赖欧美进口,千万量级电网装备的命运掐在他人手中,严重威胁电网稳定运行和国家能源供应安全,当时身处国外电力研究前沿的青年研究员李鹏深刻认识到,要真正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,核心芯片必须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。怀揣着科技报国之心,李鹏毅然回国加入南方电网公司,开启了电网装备核心器件国产化的研究工作。
芯片研发工作得到南方电网公司高度重视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公司专家委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亲自参与指导。在南方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李鹏召集公司电力与芯片交叉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,正式成立团队攻关全国产电力专用芯片,并以“伏羲”之名命名,寄望芯片国产自主研发实现从0到1的突破。为了彻底防止国外对电力领域芯片的封锁,团队立足科技强国重大战略目标,始终坚持基于国产指令架构、国产内核及境内可控生产链条研制全国产电力专用芯片的技术路线。
突破关键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困境
电网设备需要在高温、极寒、强电磁环境下可靠运行10-12年,对芯片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极高,彼时国产化多核芯片领域尚属空白,面临多家国内头部企业遭遇芯片断供、国家在关键领域的设备和芯片面临一系列打压的严峻局势,团队更加坚定了“为国造芯”的信念。
为尽快保障我国电网核心芯片供应安全,团队立下军令状:“保质保量,将芯片研发量产的所有时间点提前一年。”团队成员迎难而上,芯片虽小,精细如丝,耗费成百上千道工序未可知。有时为解决一个技术难点,团队全员需在微电子设计、电力保护控制、信号处理等数十门学科中钻研数日。
玉汝于成,团队最终克服研发条件不完善、工作量成倍增加的巨大困难,提前完成国家攻关任务,完成了电力专用主控芯片“伏羲”的研制与量产,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面国产化,并率先在控制保护领域验证应用,在复杂国际形势中及时、有力保障了电网装备核心芯片的安全供应。“伏羲”芯片也于2021年入选央企十大“国之重器”,并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等诸多荣誉。
“伏羲”生态引领电力装备自主化浪潮
在完成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后,团队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,而是朝着国产电力专用芯片的规模化应用迈进。由科研成果到规模应用,受性能、现场条件、市场手段等各方面因素考验,成功的不到1%。面对进口芯片成熟的生态环境、完善的产业链条优势,团队青年员工主动出击,为拓宽芯片在电网发、输、变、配、用更多领域的应用验证,他们八个月内跑遍了大大小小近百个示范现场,为芯片的迭代升级获取数据支撑。
针对国产芯片生态资源稀少、开发工具链缺失的痛点难点,团队研发适配多类型操作系统、软件资源,构建了面向电力系统多场景的系列典型应用开发平台。北京四方、南自国电等众多电力设备龙头企业,积极参与“伏羲”芯片软硬件生态建设工作,研制了上百款国产化装置,在电力领域掀起了自主可控电力终端研发的热潮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,成功建立了我国国产工控芯片下游应用生态,有力推动了我国电网关键装备自主化发展进程,为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保驾护航。
文、图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黎慧莹 通讯员:岳青
标签: